遊戲背景
「高麗之地,本孤竹國也。周代以之封於箕子,漢世分為三郡,晉世亦統遼東。今乃不臣,別為外域,故先帝疾焉,欲征之久矣。」
——《隋書·裴矩傳》
因高句麗侵佔中華故地,更進犯隋國領土,隋文帝、隋煬帝興師百萬,四征高句麗,然而大軍總是因為水土不服、糧草不濟、國家內亂等原因,功敗垂成,未能消滅高句麗。
楊廣為方便南糧北運,戰勝高麗,復我中華故地,竭盡國力,挖掘京杭大運河!這條運河溝通長江黃河,為後世的中華繁榮做出巨大貢獻。然而,挖此河時,「男丁不足,役使婦人」!百姓民怨沸騰,揭竿起義,天下大亂,隋朝就此滅亡。楊廣留下了功在千秋的遺產,帶走了千載罵名。
李淵父子趁勢起兵太原,襲關中,據巴蜀,吞併瓦崗寨,收服杜伏威,掃平天下諸侯,以唐代隋。
李淵曾許以財物,借突厥之力奪天下,突厥貪得無厭,此後常來中華劫掠,李淵敢怒不敢言。李淵之子李世民繼位後,發奮圖強,先親自擊退突厥,又派李靖等人突襲定襄,三千騎就把東突厥頡利可汗打得狼狽逃竄,終被活捉,東突厥領土盡歸唐朝所有。又派程咬金、蘇定方等人遠征西突厥,將賀魯可汗一再擊敗,西突厥部落首領變成唐臣。
其後,唐太宗李世民又派侯君集等將領,滅高昌、定吐谷渾、征服西域。天下大定,只有遼東尚在高句麗之手。
貞觀十九年(公元642年),李世民下詔道:高句麗據我中華故地,倚仗兵馬盛強,野心勃勃,朕將親自征討,免得成為後世禍亂源頭。親率唐軍17萬出征,一路攻城掠地,勢如破竹!於6月20日包圍高句麗重鎮安市城(今遼寧海城附近),高句麗派軍15萬馳援,被打得落花流水,此戰薛仁貴初露頭角,衝鋒陷陣,所向無敵。
農曆9月底,天寒地凍,唐太宗下令退兵。
史記,此次李世民征高句麗,攻下城池10座,俘獲並內遷中原高句麗百姓7萬人,斬高句麗兵4萬人,唐軍僅陣亡2000多人,高句麗退卻到今朝鮮半島北部。
公元660年,蘇定方率唐軍十餘萬,與新羅軍配合,不過十日,滅了高句麗盟國百濟。
公元663年,日本起傾國精兵,助百濟復國,攻打新羅,欲從中瓜分領土,蘇定方、劉仁軌等率水陸大軍13萬迎戰。
劉仁軌率水軍7000多人,乘170船,至熊津江支流白江口(今韓國錦江),與日本百濟聯軍千餘船相遇交戰。
日本百濟聯軍首戰失敗後,認為拚死一搏,便可擊退唐軍,派大批船隊狂攻唐軍中路。劉仁軌指揮船隊讓開中路,左右包抄夾擊,焚其舟四百多艘,敵軍大潰。見勢不妙,百濟王倉皇逃奔高句麗,百濟諸城全部歸順。
剩下的日軍心膽俱裂,認為再呆在百濟就等於踏進墳墓,飛一般逃回國內。日本聞知傾國精兵被人以少勝多,大為震驚,忙上表稱臣歸降,自此九百年,不敢與中華相抗。
高句麗孤立無援,於公元666年,被唐將李績所滅。
至此,天下再無抗者,亞洲諸國俯首稱臣,尊其為天朝上國,絲綢之路直達歐洲,威名遠播海外。唐的疆土及影響力超過此前任何一個朝代!